close

旅途到了尾聲  很難說明這趟旅程的美好

透過照片  把所看到拍起來是記憶的一種辦法

並期望我們能下次再來此  重返義大利!

先給大家看一下這幾天的早餐長這樣~

最後一天的重頭戲:羅馬

感謝老天給我們一個好晴天

坐上遊覽車前往羅馬中獨立國:梵蒂岡

聖天使堡

聖天使城堡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座城堡,該建築位於台伯河畔,鄰近梵蒂岡教廷,聖天使城堡首先作為阻止西哥德人和東哥德人入侵的要塞,然後被當作監獄使用,最後改建成一座華麗的羅馬教宗宮殿。現在聖天使城堡已成為一座博物館,也成為當地的旅遊景點之一。

在羅馬高掛的台灣國旗

梵蒂岡

梵蒂岡城國(拉丁語: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,義大利語:Stato della Citta del Vaticano),簡稱梵蒂岡或梵蒂岡城,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(國中國),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,也是教宗駐地所在;做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,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。

方尖碑

每尊雕刻像都好潔白

聽導遊說2015年世界博覽會是將於義大利米蘭舉辦

聖彼得廣場

聖伯多祿廣場(英語:St. Peter's Square),亦譯聖伯多祿廣場,位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前,長340公尺,寬240公尺,由貝尼尼(Giovanni Lorenzo Bernini)設計,是羅馬最著名的廣場。整個廣場有兩重的巴洛克式柱廊圍繞。

梵蒂岡的士兵

好特別的燈

忘了這是誰

聖伯多祿大殿(拉丁語:Basilica Sancti Petri,義大利語: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),亦名聖伯多祿大教堂、梵蒂岡大殿、聖彼得大教堂,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,建於1506年至1626年,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。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與世界上最大的教堂,其佔地23,000平方米,可容納超過六萬人,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,頂高約138米,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。雖然並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「母堂」亦不是羅馬主教(教宗)的主教座堂,聖伯多祿大殿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。

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·伯拉孟特、拉斐爾、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·達·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聖伯多祿大殿的設計。聖伯多祿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。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、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。

聖殤像

《哀悼基督》(Pietà,亦稱《聖母憐子》)是1496年米開朗基羅應法國紅衣主教之邀創作的一部雕塑作品,它也是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。故事題材來自《聖經》,描繪了聖母瑪利亞懷抱著被釘死的基督時悲痛萬分的情形。基督躺在聖母雙膝間,肋骨上一道傷痕,頭向後垂,右臂搭在聖母右膝上,聖母的面容顯得很年輕,穿著長袍和斗篷,左手向後伸開,右手托著基督。

米開朗基羅一反傳統,將聖母刻畫為一位少女,他說:「聖母瑪利亞是純潔、崇高的化身和神聖事物的象徵,所以必然能夠永遠保持青春美麗的容顏。她那永恆的青春與高貴的形象,象徵著人類追求美好事物的理想。」構圖上採用了金字塔型,長袍既襯託了輪廓,又能夠調和構圖美與實際比例的衝突。雕像表面進行了細緻打磨,平滑光亮。聖母胸前衣帶上有米開朗基羅的署名,這是他唯一的一件署名作品。

站在此以崇敬的心來欣賞  米開朗基羅的成品作

最後在梵蒂岡

 

arrow
arrow

    k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